为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陕西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相关干部在工作地就地安家,配偶要随调随迁。(人民网2014-10-20)
“上班时间找领导难,下班时间找领导就是天方夜谭。”这样的戏谑言语在全国上下严厉整治“走读”现象之后鲜有耳闻。然而如果整治干部“走读”以牺牲干部家庭为代价,这样显得组织不关心爱护干部。所以当我们的领导不是只会坐着“公车”按时上下班的工作人员,而是能够扎根工作、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之时,我们为干部解决好“后顾之忧”方能让干部“一心只想百姓事”。
一些地方依靠制度改善着当地政府的作风,通过制度约束着领导们的行为。制度、奖惩就犹如是鞭策着“老牛拉犁”的那双手,抓着带着领导往前走,这样的鼓励、牵引模式所带来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当地领导“走读”现象这块“硬土”在制度的翻犁之下发生变化,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种入的“以人民为根本”的工作理念才能生根发芽。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不能成为一句口号,但是仅仅是在制度的调教下改变了领导的作风还远远不够。如果领导仅仅是把工作当“工作”、仅仅是用制度的条条款款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这样的思想与“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还有一大截差距。我们应当让“民”这个字深深烙印在领导的心间,只有让制度的约束力转化成领导脑中自然而然的思维模式,才能让“住读”是自愿参与而不是强制“圈养”。笔者认为在《意见》出台之后领导干部更加没有理由和借口不把心思放在为民服务上。
只有发挥“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反作用于思想”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将人类行为和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在解决领导干部“走读”现象中我们也应当发挥出行为和思想的作用与反作用,让领导将“为民解忧,为民谋利”化作热血深入骨髓、流淌全身、常过心脏。只有这样才能在没有制度的约束前提下,让领导的“时间观念”变成“人民观念”,让群众感到温暖。(艾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