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管住“舌尖上的腐败”,全国多地出台“禁酒令”,严禁党员干部工作日午间饮酒。一些地方更是亮出“最严禁令”,凡是公务接待一律不准饮酒。岁末年初,人情往来、应酬宴请较多。各地公务接待是否摆脱了“酒规矩”?干部能否不再为“吃吃喝喝”所累?记者实地探访,闻闻公务接待餐桌上的“酒精浓度”,看看干部执行规定的“作风硬度”。(人民日报)
当前,党中央正在强力反腐,推行法治教育,从严治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成为了新时期的新要求,也有助于形成良好氛围,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地方和部门都不再敢铺张浪费,大吃大喝,都相继出台简化公务接待措施,并一致获得好评,其中就包括公务接待禁酒。“禁酒令”的推行有助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
公务接待禁酒是受困于铺张浪费的社会风气。不少人自认为吃的是公家的,反正不是自己的,能多喝就喝,喝不完就浪费,渐渐就会养成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在社会中形成恶性循环。以往公务接待中对酒的过度推崇,一方面不利于现代的、理性的、文明的行政文化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常常与奢侈、浪费、腐败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牢固理想信念,厉行节约,励精图治,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助于提升自我修养,也有助于党和国家的发展。
公务员接待禁酒是受限于选拔用人制度。部分人民公仆为了能够得到升迁,亦或是为了人情世故,不惜将公家的酒拿来私用,自私自己,助长了贪污腐败的嚣张气焰。“舌尖上的腐败”,“饭桌上的腐败”,时时都有发生,究其原因还是,下属可以紧紧跟随领导干部的步伐“正大光明”的公酒私用;领导干部“睁只眼闭只眼”对待公酒私用,导致“酒精浓度”节节攀升。所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须严守纪律,行思合一,管好自己的手、嘴、脑,时刻警醒自我,“三省吾身”,为民服务。
公务员接待禁酒是受制于传统的人情社会。我国传统的社会是“差序格局”的人情社会,对酒文化特别推崇,现在我们依然受到传统的影响。组织机构中的酒桌文化,便是因为人们信人情重于信法律和规章制度,“熟人好办事”的思维往往会禁锢人们奋发进步,“酒后办好事”的方式往往阻碍人们亲力亲为。禁酒在一定程度确实会产生跟传统的冲突,但这是走向法治社会,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经之路。
公务员接待禁酒是受累于过多的公务接待。喝酒不推杯,酒品看人品。在当下,是完全不符合社会现实的。党员干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全心全意为酒服务,如果整天没完没了的接待,不仅损害自我身体健康,影响自身工作,还耽误了人民的利益,更糟蹋了群众的信任。于公于私都不利,因此,党员干部急需不再为“吃吃喝喝”所累。
鉴于此,在公务接待中禁酒,对工作、对国家和个人均有好处,对于公务员队伍的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树立党和政府及国家公务员的廉洁勤政形象。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作风,不妨从禁酒开始。向“舌尖上的腐败”说不。
作者: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