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别墅 > 正文

聚焦:舌尖下麦螺味道虽“美”且吃且珍惜
2014-07-27 18:22:47   中国房产网   评论:0

  有些食物虽然美味,却是“餐桌杀手”。近日一则“福建阿婆吃下六两麦螺 十分钟后中毒成植物人”的消息引起关注。据媒体报道,6月20日福建罗源58岁的陈依姆在食用6两麦螺后出现中毒症状,至今仍然躺在当地医院ICU病房内,处于昏迷状态,医生称其颅脑长时间缺氧,很可能成为植物人。(见2014年07月19日人民网)

  近期,我国不少地方都发生因食用织纹螺而中毒的事件,造成人员中毒死亡的严重后果。温岭市、玉环县等,近年曾连续发生几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但部分群众仍心存侥幸地食用,给食品卫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往年福建省的其它地区就有发生过织纹螺中毒的事件,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禁止销售经营织纹螺。

  笔者在新闻报道中查阅出几起吃麦螺中毒的案例:2007年4月7日晚,6位患者陆续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诊室,就在两个小时前,他们是聚餐的同一桌食客。这是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凶手”是织纹螺;2007年5月7日,莆田荔城区拱辰办长丰村发生一起食用麦螺(也称织纹螺)中毒事件,9人出现不同程度身体不舒服、恶心、呕吐、口唇及肢端麻木等症状……;紧接着就是近日媒体报道:福州一位58岁的老人吃六两麦螺昏迷近一个月仍未苏醒,吃麦螺中毒的事件并非今年才出现,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往年福建省的其它地区就有发生过织纹螺中毒的事件,国家有关部门已明确禁止销售经营织纹螺。

  那么,“麦螺”分布在哪些地方?为啥有这么大的毒性?“麦螺”学名 织纹螺 与花麦螺Euplica scripta相似,贝壳小形,纺缍型,壳表有光泽,外唇通常肥厚,内壁有一些小齿。色彩变化多,数量极多,常用来加工艺品。壳小,呈菱形,体层梯状,质厚,壳表光滑,色泽多变。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在台湾分布在基隆市,兰屿,台北县贡寮乡蚊子坑,花莲海岸,台北县鼻头角至宜兰县大溪,屏东县恒春半岛,大树房,东沙岛,宜兰县苏澳,花莲县大港口,小琉球,澎湖,新竹县。中国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毒性大增。其体内常含有神经性毒素,会在短时间内侵蚀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赤潮期间,织纹螺因吞食河豚卵和赤潮,毒性更强,食之轻则导致上吐下泻,重则致人死亡。

  专家表示表示,近海60余种织纹螺,大部分都是有毒的。麦螺主要毒性,麦螺的毒素类似河豚毒,通常耐热,一般烹调温度很难将其破坏,其毒素并不是来自于它的肉,而是胃。因为水域、季节的不同,织纹螺所吃的藻类有可能有毒,也可能没毒,而含毒量也不相同。有的人吃织纹螺产生中毒,而有的人却没有中毒。人食用毒螺后,一般几分钟到几小时后,唇、舌、喉头、面部、手指有麻木感,还会发展到四肢末端和颈部麻木,并伴有恶心、呕吐等。还有一些中毒者会伴有头晕、肌肉疼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中毒者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目前麦螺毒素还没有效治疗解毒药,所以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吃麦螺。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为此,2012年7月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通知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福建阿婆吃下六两麦螺 十分钟后中毒成植物人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因食用麦螺而导致中毒的事件并不是今年才发生,每到夏季麦螺的旺产期总会有人管不住自己冒险去去食用,这次食用麦螺中毒事件也提醒人们不要去轻易购买,吃麦螺虽易,健康不易,且吃且珍惜。

  当然,卫生部提醒,广大群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作者姓名:周运华

责任编辑:bjhtren  来自:中国房产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舌尖 味道

上一篇:“五联群众工作法”助力干部作风转变
下一篇:网评:践行群众路线转作风,立行立改见实效

分享到: 收藏

内容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