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4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国内冲突的全球根源 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很有趣。头一天我们视中国为庞大的全球工厂,认为中国与全球联系紧密;第二天我们就看到中国的内部问题,将近期发生在昆明的恐怖主义袭击等视为纯粹的国内冲突,认为它们与世界其他部分完全无关。
将这一切都归咎于执政党很容易。然而,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即便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通常比执政党更强大。诚然,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方,也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财富和实力。但许多人并未注意到中国在社会、环境和道德等方面为发展付出的高昂代价。
全球化将中国分成两个不平等的部分:成功、心满意足、立场一致的上层精英和贫穷、沮丧、被边缘化的底层民众。中国近年来的社会压力集中爆发,包括新疆和西藏地区的局势紧张,不应只被视为孤立的文化或政治争斗,而应被看做中国新的阶级斗争和全球化冲突的“喊杀声”。
近期民调发现,中国公民最关心的是腐败、污染和社会局势紧张。其实,这些问题都与那些帮助中国崛起的全球化因素直接相关。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也有隐形成本。
随着相对贫困与日俱增,这种失落情绪还会引发社会骚乱。当某些少数群体感到新的“中国公司”惠及汉族却“剥削”其所在群体时,状况变得更为复杂。隐藏在社会紧张背后的正是全球化导致的失落情绪。
中国将自己的命运搭上全球化便车,实现迅猛崛起。但对中国当局而言,真正的危险恰恰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依赖。中国只有维持其势如脱缰的增速,才能继续满足广大民众对就业和生活标准的期待。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部分都不能忽视这个难题;我们每买一件“中国制造”,都会促进中国的财富增长,也加剧民众的沮丧、社会紧张及空气污染。这两方面非常不幸地相伴而来。(作者汪铮和万斯·克罗,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