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房地产企业纷纷寻求在住宅开发基础上进行转型的时候,一些开发商也在自己独特的领域里深耕细作。随着近几年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上盖”这种轨道物业逐渐兴起,而最先把这种物业形态引入中国的是京投银泰。
轨道物业也成为了京投银泰的一大特色,这种物业形态在香港、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已经十分盛行。近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了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一轩,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进行解析。
中国房地产报:请你简单介绍一下京投银泰的主要业务?
高一轩:京投银泰是上市公司,我们主要是发挥股东的优势,做轨道沿线的物业开发,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主业,比如说琨御府、西华府都是轨道交通最后一站上盖的地方做房地产开发。
轨道物业主要指的是轨道交通导向型开发的物业模式,主要含义就是围绕着轨道交通的站点,周边的500米范围内进行高度集中的开发模式,包括住宅、商业和综合体。这种模式是轨道和物业的一个结合。
目前京投银泰已经开发到第三代“轨道物业”产品,主要在地铁各条线的终点站的车辆段,就是俗称的停车场,“大平台上面盖房子”。在北京、宁波、上海、无锡都有我们的项目。
中国房地产报:目前轨道物业在国内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
高一轩:目前京投银泰在轨道物业的建设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通过采用多项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手段,业主比较担心的噪音和震动问题都已彻底解决,目前可以达到国家一类标准,也就是相对于主干道附近的住宅项目,公园悦府等项目的噪音和震动反而更小。
今年,京投银泰在北京的三个轨道物业项目全部推出,分别是京投银泰万科西华府、京投银泰公园悦府和京投银泰琨御府。西华府2011年就拿了地,但因为是第一个项目,所以项目开发周期耗时很长;有了西华府的经验,公园悦府和琨御府的进展就非常顺利了,拿地到开工的周期,也从接近两年缩短为11个月左右,所以两个去年拿地的项目都将在今年陆续入市。
中国房地产报: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面临转型,对于京投银泰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高一轩:我们会立足在轨道交通与物业结合的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发展。全国轨道交通都在大发展,我们在为现有模式走出寻找可能性。我们现在的模式发展势头比较良好,这个阶段会给企业注入很多燃料,未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要思考转型,所以我们也会保持积极探索和思考的状态,考虑企业未来所要面临的转型。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业务会慢慢融合进来,短中期来看,仍是以轨道交通与物业结合的模式为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中国房地产报:我们如何看待北京土地市场?我们的拿地策略是怎样的?
高一轩:我们企业积极关注跟自身能力相关的土地,并不会去市场上硬拼。我们也在进行一些综合开发的探索,可能符合我们开发战略的地我们会关注。我们也有普通住宅项目,位于北京的五六环之间。但更多的这样类型的项目我们都是跟万科合作,因为这种产品是万科最擅长做的,所以就多交给他们去做。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京津冀区域的土地拓展,你们有哪些计划?
高一轩:如果轨道交通向京津冀拓展的话,我们一定会跟进。目前没有很具体的计划。从区域上看,我们现在还是看好离北京近的区域,可能这些地方会优先发展起来,比如廊坊、三河、燕郊。
中国房地产报:你怎么理解轨道交通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扮演的角色?
高一轩:具体到京津冀一体化我们很早就在做这样的探索,一直有声音说轨道交通和河北进行对接,但是谁也没有给出一个特别明确的答案,到底对接不对接,什么时候对接。我想这未来是一个趋势,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做京津冀一体化的动员讲话中第六点我们特别关注,着力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我们大致理解就是轨道交通,高铁和高速公路。
中国房地产报:京津冀发展你比较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对于京投银泰来说存在哪些发展机遇?
高一轩:我们比较关注两方面的事情,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这对于我们这种特点鲜明的企业来说可以带来一些发展机会。围绕着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高铁导向型开发,在站点一定范围内做高强度的开发项目。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关注北京迁到河北或者天津的人,以及河北本地在引进新产业后,人们在需求上产生的变化,这块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调研,完全从需求的导向出发,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说轨道交通将距离缩小后,北京的养老功能是不是能搬到河北去,我们也许就能够为购房者配置相应的教育及养老设施,解决居住者所有后顾之忧。有时候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我们需要对人们的需求进行仔细研究,然后进行整理、引导。
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京津冀一体化,包括新城镇的发展,必将以轨道交通为导向,这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所谓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和建设也一定围绕着轨道交通的延伸而延伸,这是其中一个新的方向。
记者 张郁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