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断横:书香沁农家 墨韵浸寒梅
2014-08-06 16:11:24   中国房产网   评论:0

  “读书还有用吗?咱们农家娃,出门求学,不如外出务工。这样更实在。”

  “读书没用。现在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到处都是。读完中学能认路牌能汇款就行,早挣钱早养家。”

  每当听到这些对话,对“知识改变命运”深信不疑的刘深灵,总想做点什么来驳斥。因此,4年前他卸任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村支书后,自掏腰包创办了“蓬莱书院”。4年坚持下来,书院越来越火,这坚定了刘深灵的想法:欲得“黄金屋”,欲遂平生志,农家子弟更需“六经勤向窗前读”。(《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04日16 版)

  这里笔者认为:

  诗书尽可精度,才气尽可温养。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相较于城市里的娇花嫩苗,农村里的孩子无疑是傲雪寒梅一般,从小接受各种磨练而成长的。这样的孩子,天性自有一分野性,有好处,也有坏处。然而,在这份特殊的天性上加以文墨浸染,或可将之渲染成一分文人的傲骨。归结到让农村孩子读诗书的问题上,笔者自是击掌称赞。

  赚钱固然重要,知识改变命运。是的,当今社会,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分界线越发的不明显,除了很少的纯体力劳动以外,大多数工作岗位都需要学历、专业技术等硬性指标。再将纯体力劳动的收益和具备专业技术劳动的收益两相比较,不难发现,纯体力劳动者的收益明显较低。此外,没有文化的人,很难获得他人认可,在社会上打拼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从这一点上面看,要想过上好日子,贪图早点挣钱绝对不可取。唯有从文化上赶超大众水准,才能有“出人投地”的一天。

  孕育乡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在使用“农”这个字的问题上,引申出贬义色彩,有甚者,说到‘农民’一词时,都有辱骂他人的意味。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体现说话者的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要反思‘农’文化的弊端。农村生活艰苦,很多东西都必须放得开,然而,放开之后呢?粗鲁,蛮横之类的不良习气也会随之而来。无疑,这是缺乏文化底蕴的表现。这一代的农村人已经定型,要建立乡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须从下一代抓起。那么,孩子们读诗书,明事理,在诗书的陶冶下脱胎换骨,方能在成长起来以后,完成好城乡一体化的接轨,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张断横

责任编辑:bjhtren  来自:中国房产网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寒梅 书香 农家

上一篇:陈央:“小官巨腐”根在监管“未尽人事”
下一篇:怎样根治办公楼房“节俭有度、奢华无序”的建设风?

分享到: 收藏

内容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