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剩菜盲盒”要睁大眼睛“看”_世界快资讯

作者: 来源:中国质量报 2023-06-02 15:35:1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胡立彪

近日,“惜食魔法袋”官微宣布入驻重庆,引发网友对“剩菜盲盒”的关注。

据悉,“惜食魔法袋”是我国第一个专注反食品浪费的小程序,于2021年正式上线,目前已入驻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成都等多个城市。其引人关注的一大特点,是将商家的临期食品或当天打烊前未售完的食品随机组合搭配盲盒,以原价三四折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

在网上,这种销售形式被称为“剩菜盲盒”。盲盒营销并非新鲜事物,它具有抽彩特征,其商业原理是利用人的博弈心理销售物品。因有机会得到超值的目的物,这容易使人产生以小博大的心态,会让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产生购买冲动。商家将盲盒与临期食品结合起来,推出“剩菜盲盒”,可以算作一种营销创新。

有学者指出,“剩菜盲盒”走红,是由餐饮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需求所促成。我国法律严禁售卖过期食品,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要进行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集中陈列出售。一些食品经营者为保障食品安全,也怕麻烦,会将当日没有售出或者临期的食品扔掉,这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更多的食品经营者则是通过采取晚间降价、买一送一等促销方式尽量将这些食品售出,以避免食物浪费和减少经济损失。引入“剩菜盲盒”,多一种促销方式,就少一些食物浪费和经营损失。从消费者角度看,购买“剩菜盲盒”不仅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性价比的食品,还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寻求刺激的博彩心理,甚至可以因其被贴上“绿色低碳”等标签而获得一定的“道德实现感”。

“剩菜盲盒”的兴起,还踩在全社会“反浪费”的风口上。2023年是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施行两周年。今年3月以来,市场监管系统启动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其间,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各地餐饮企业积极参与,全力遏制餐饮浪费。目前,反对浪费已成社会共识,节约粮食蔚然成风。这种社会风气对“剩菜盲盒”走红起到助推作用。

不过,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探寻解决方案,不能突破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这条底线。食品经营者采用“剩菜盲盒”这种方式进行营销,的确可收到减少食物浪费和经营损失之效,值得点赞,但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必须引起关注。食品安全专家指出,消费者如果对食品的制作时间、保存条件、食用方式等不了解,容易因未及时食用、未正确存储等导致食品变质,或未按要求进行加工食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此外,食品经营者在包装盲盒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食物混放或不规范使用包装材料的问题,由此导致食品污染,产生食品安全风险。

据媒体报道,不少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剩菜盲盒”存在口味不佳、以次充好、食物发霉等问题。也有消费者称,食用“剩菜盲盒”的食物后出现身体不适或吃到异物,面临投诉无门的难题。除此之外,部分食品经营者出售“剩菜盲盒”模糊保质期,甚至不做任何标注。更有问题的是,一些经营平台和商家就“剩菜盲盒”达成“不退不换”的所谓“共识”,消费者购买到过期食品只能扔掉,其合法权益受损的同时,还会导致另一种形式的浪费。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这就要求食品经营者一定要重视“剩菜盲盒”食品的保质期问题,切莫在这一问题上玩花活。2022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部分在使用条件、存储运输、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等方面有严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其中就包括食品。该指引目前仍处于试行阶段,“剩菜盲盒”会否被明令禁止,还有待观察和商榷。但这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对待“剩菜盲盒”,食品安全不能“盲”,食品经营者、相关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要睁大眼睛“看”。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相关文章